教师该有什么样的职业精神——浙江教育界畅谈如何做教师
天摇地动,他们用鲜血和生命守护着祖国的花朵;山破河碎,他们用单薄的身体挺起了中华民族的脊梁。“5·12”汶川大地震中,英雄教师群体再一次为教师职业精神注入了新的内涵和意义。日前,浙江教育报刊总社、杭州市下城区教育局共同举办了教师职业精神座谈会。
爱是职业精神的核心
新形势下,我们该怎样学习英雄教师的感人事迹?浙江省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方展画认为:“以前我们看待好教师的标准是把书教好。但在这次地震中,教师表现出的是对教育的爱,对学生的爱。”
大爱是崇高的,大爱也是本能的,这是浙江大学社会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周谷平的观点。她说,地震中,每一个牺牲的教师身下几乎都掩护着孩子,他们把生的希望给了学生。这是不需要作出判断,也不需要分析利弊得失的,而是出于一种本能的教师精神。“在现在的社会环境里,有一小部分教师被异化了,但他们不能代表全体教师,更不能扭曲教师在人们心中的形象。”
平凡中的伟大,这是英雄教师给予我们的又一启示。北川中学校长刘亚春曾到诸暨学习考察,诸暨中学校长潘国权对他的印象是“朴实,看上去像个农民一样,没什么很深的印象”。但在这次地震中,刘亚春却表现出全然不同的英雄形象。
楼卓立是杭州市胜利小学的一名青年教师,她说:“今天,我为那么多能用无私的爱、伟大的职业精神去战胜求生本能的教师楷模感到自豪,我要以英雄教师为航标。”
爱是职业精神的升华
教师的职业精神不仅表现在危难时刻,更体现在教师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中。“作为大多数教师,职业精神更多的是在和风细雨中,细水长流。”杨一青说,教师就是一本书,一本活生生的书,每天影响着学生。教师要不断去修炼、丰厚这本书,关爱全体学生,尤其是学习困难的学生,成为学生心中可亲、可信、可敬的教师。
“教师要构筑并守护自己的精神家园。”杭州高级中学校长缪水娟说,在每一天、每一堂课、每一位学生身上,教师都能演绎出真爱和崇高的精神。
杭州市外国语学校校长林卫民认为,教师的职业精神不是培训出来的,而是长期积累,从专业精神转化而来的。由此,林卫民对树立教师职业精神提了几点建议。首先,教师要从教会到会教,从文本演化成课堂,从事件激发出问题,在分析研究中内化知识。其次,教育教学要从有用走向有意义。“教师的职业精神到位了,才能实现升华,因为平凡中的伟大事迹是隐藏在日常点滴中的。”
杭州市勇进中学教师周志君讲述了3个发生在身边的师爱故事:小马为了备课,顾不上吃饭熬到深夜,累出了鼻血;老陈放弃安享天伦之乐的机会,到了退休年龄依然奋战在教学岗位上;老李为了给学生答疑,顾不上等待在一旁的儿子……
爱是教师共同的担当
今天,教师的职业精神不仅需要培育,更需要弘扬。地震后,杭州市上城区教育局就吹响了教师精神的“集结号”:区教育局专门制作了一个十几分钟的光盘,作为全区师德学习材料,宣传四川英雄教师的事迹,并向全区教师提出了16字要求——静心教书、潜心育人、敬业成人、精业成才。
浙江大学附属中学校长尚可也认为,范美忠的逃跑行为是失职。“英雄教师的事迹很难在大部分教师身上得以复制,可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担当,那就是职责。教师心中应当有岗位意识、职责意识。”尚可还讲到内蒙古的一位小学教师,这位教师在讲“大海”的课文时,专门自费跑到海边去感受大海。教师一旦有了这样的职责意识,就能在关键时刻上升到更高的境界。
杭州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的吴昱强调,师德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。广大教师要从英雄教师的身上汲取营养,用教师的人格力量去教育、感染学生。
浙江教育报刊总社社长董惠铭说,全社会要真正做到尊师重教,给予教师更多的认同;媒体要弘扬主旋律,为优秀的人民教师唱赞歌。